最近在江浙区域走访上市公司,听了一个案例:
某上市公司A,古板行业,上市5年左右,因为涉及到光伏新能源,利润体现不错,虽然古板,但市值也比较稳定,每年2亿净利润,恒久稳定在150亿左右,很完美。因为去年原质料涨价,公司又不掌握焦点订价权,所以净利润从每年2亿,下滑到了1.5亿。其实从生意角度上来说,这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,做生意,没有常胜将军,总会有波动的时候,况且公司照旧赚钱的,只是稍微少了一点,老板也就没有在意。突然之间,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觉得,2亿净利润的时候,150亿市值,70倍市盈率,光伏行业,还能解释,但现在1.5亿净利润,估值100倍了?一个古板行业,虽然沾边新能源,但新能源主流的科创公司都纷歧定有100倍,这公司能给100倍?结果一顿暴跌,市值跌到100亿。跌下来了,又有投资人觉得,2亿净利润的时候,才给70倍市盈率,现在变少了,应该给更低估值才对,结果继续跌。继续跌之后,投资人觉得,公司焦点壁垒不强,这个生意模式欠好,仔细想想,之前的投资逻辑差池,这样的公司,可能只能给30倍。少赚5000万,估值从150亿跌到50亿,这是2022年A股市场爆发的真实事件。
有时候,同一件事情,资本市场解读出来的,和老板想的,真的不是一回事。
跳出案例,我们看看A股目今的逻辑。
如果从市值和估值的角度看,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公司,大致可以分成三类:一是市梦率,估值70倍、80倍、100倍…...上不言顶。这类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“科创”,尤其是新能源、芯片、质料、信创、种子等领域的科创。关于这些公司来说,ROE不重要,净利润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些都是中国的卡脖子工程。二是在估值地板上的公司(另一个极端),估值下不言底。这类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超古板经济,估值6倍、5倍、3倍......没有最低只有更低。代表行业是地产、建材、老基建、工程,不是没利润,就是没估值,赚钱不值钱。相比市梦率的公司,这些公司的净利润和收入可能更高,但市值可能连市梦率公司的零头都不到。这类公司,简直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“扑灭者”,典范的价值陷阱——不是公司欠好,不是现金流不可折现,它们什么都好,唯一的问题就是不涨。有净利润增速的时候,就有估值,没有净利润增速就没有估值。例如酒水、消费、古板制造、物流效劳…...业绩增速30+%,可以给20倍;业绩增速20+%,可以给15倍;业绩增速负增长,先跌为敬!即即是今年实体情况比较差,又有客观因素影响,可是投资人不管这么多,先卖再说。中间地带的公司,虽然估值还缺乏够低,可是因为注册制的快速推进,这些公司的估值,险些像受到了地心引力一样,一点一点地下降,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地下降。
这个就是A股当下最极端,但也最真实的写照。
当下,关于A股的投资人来说,一个史诗级的命题是:
“ROE欠好可是有景气度的生意 vs ROE向下走的好生意”,你究竟怎么选择?“我就坚守主业,没有估值最退却市,我也坚决不转型 vs 我们这个古板行业怎么跟科创结合结合“?可是如果把2022年4季度至今的前20大个股涨幅拉出来,一个惊人的结果是,涨得最好的,依旧照旧新能源和科创那一批。说穿了,就一句话,要么有科创属性,要么有具备科创含量的利润。至少在当下中国情况,一个上市公司想掌握市值高地,要害是要掌握科创资源。甚至可以说,科创资源就是市值资源。并且这个趋势连续的时间会很是长,在中国,科创时机至少另有20年春风。1、科创资源+工业化落地+中国市场。这一条经验,可以演绎和指导无数公司的战略。具体怎么干,千差万别;但焦点思想是什么?就这一条。2、从区域上来看,哪个地方上市公司多、科创资源多、科创人才多,那这个地方未来十年的市值资源就一定很强,或者说市值潜能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