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喜欢追热点的我,今天想聊几句苏宁。在我看来这是一家用心在做事的企业:
先从工业链视角看苏宁。过往40年,由于外部交易本钱(详见科斯定律)远高于内部交易本钱。且任何一个龙头企业,都无法做到聚焦定位某一个环节并与其他工业链条环节进行协同,所以一般都选择做全工业链。但苏宁艰难都做到了,且每次都先易后难。
再从国家局势上看,岂论是惠农、扶贫,照旧区域或全国,苏宁都紧跟时代程序,提前结构,积极做领头羊,且综合效益优秀,具备短中恒久深度思考能力。
最后从拥抱未来的心态上看,苏宁不但仅和天猫进行线上深度融合,投资并购新兴业态,并且做到深度产融结合。苏宁已经具备了传承与立异并存,且自我迭代的能力。
上述来看,这么优秀的一家企业,其实值得零售行业深度去学习。
那么,最近一周的新闻是什么原因呢?如果要精准剖析,可能需要进行深度调研。但作为行业从颐魅者,我有几个可以提供思考的角度:
1、 苏宁太过依赖了供应侧思考方法,但对需求侧的理解偏弱。家电品类身世的苏宁,基因里对消费者认知就保存缺陷。它在每一次转型的历程中,都更重视工业链上游“供应侧”,在“需求侧”结构各方资源和对底层研究重视都不敷,这决定了顶层决策者得相关话语权少。这也是为什么苏宁早期对苏宁云店和苏宁超市的思考很好,但没有落地的原因。最后只有去做更庞大的苏宁广场和苏宁荟萃店,反而损耗了更多利润。从单品类到多品类,再到多业态,最后到多空间,关于零售企业而言每一步都是极大的内功跃升。但需要弄清楚的是,零售外貌上都是供应侧“资源”的事,其实上它是需求侧主导的。特别是2018年我国主要矛盾爆发变革后,这一块就更明显了。
2、 缺少零售运营人才,太过依赖线上主导。线上线下的融合,焦点点在对品牌供应链、全渠道空间、会员运营的深度掌控力。就运营角度而言,线下应该由零售运营的人才主导,而不是运营渠道的人才主导。目前零售行业缺少可生长、可开发的运营人才。原有的行业内和企业内优秀的、执行力超强但不懂零售运营的渠道人才无法担负起融合的系统事情。苏宁的人才迭代,应该提前构筑新的人才评价体系,进行内部的自我培养。从某种水平上讲,人才结构应比工业链结构更早完成。
以上是内部因素(其他的都是小问题了),除此之外是外部因素。
横向比照,苏宁依旧很优秀,这是一家有花样,有使命且一直在连续斗争的企业。希望它一切顺利。
扫一扫
关注我们
地点: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
邮编:100101
联系电话:010-84108866(总机)
业务咨询:400-093-2688(免话费直拨)